主題:【語文深耕研習營】
名稱:錯置與共解-談《暗戀桃花源》的情節隱喻
日期:2013-10-14
時間:10:10~12:00
地點:工院大樓H605
主講人:林灸珍 老師
內容:
今天和同學談電影《暗戀桃花源》,這是賴聲川導演執導,電影是1992年的版本。同學已在上週看過電影,所以接下來我們進入電影情節的分析。
第一個是電影中呈現的:「空間的相似性」。不過是一水之遙,卻隔成正反相隔的兩個世界。如:武陵—溪—桃花源;上海—海峽—台北。
第二個是「時間的相對性」,如電影中的《暗戀》所指為抗戰勝利之初和大陸又對外開放的年代;《桃花源》所指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一文的時代—魏晉南北朝。
第三個是「人物的相對性」,《暗戀》是一男二女,《桃花源》是二男一女,這樣的安排有對稱亦有平衡。
第四個是「劇情的相對性」,《暗戀》說的是初戀的純情,但卻是悲劇;《桃花源》一齣由發生姦情起上戲,有種喜劇式鋪排。
第五個要談的是「人物的隱喻」。有以下幾個點可以思考:
1、為何是「江濱柳」和「雲之凡」?這是有典故的。唐代韓翃及寵姬柳氏因安史之亂而分離,後韓氏知柳氏為尼,乃寫詞寄給柳氏。文中提及「章臺柳」一詞,即喻指柳氏。後便以「章臺柳」比喻別離。→中國傳統的的「雲」和「柳」,是以形寫神的,是把對事物外觀的感覺賦予其內在定義。如「柳枝」隨風搖擺,予人柔弱、不定之感;「雲」亦有飄泊、形狀不定之感。而《暗戀》中主角的名字柔弱、形狀不定,由故事發展的過程看來是牽扯在一起的。
2、為何是老陶、春花與袁老闆?「武陵」在老陶離去之前、重返之時都有「桃花袁」,但「桃花袁」不等於「桃花源」,但一出了武陵,三者缺一,連「桃花源」都不存在。
3、劉子驥是誰?南陽街又發生何事?對比陶淵明〈桃花源記〉文,其中有:「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為果,尋病終。」這代表了對想要東西的追尋,不管是劉子驥主動追尋桃花源或如影片中女子尋找劉子驥一般。
第六個要談的是:還有沒有其他的錯誤?其意義又如何?
1、桃樹「逃」出來的關係—這有「字音借代關係」,就是用聲音去嵌合字,用雙關語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誰想逃?便是老「陶」。又為何想逃?因婚姻及經濟的不順利。但還有一個人—江濱柳,他往自己的心逃,走不出自己愛情的城堡。
2、除了「等」,你還會什麼?除了等待著初戀情人的江濱柳外,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