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深化通識能力專題演講
名稱:逐鹿山林
日期:2014-05-07
時間:13:20~15:10
地點:B404教室
主講人:台灣首位水鹿生態攝影師 林軍佐先生
內容:
目的:藉此演講讓同學靜下心,慢慢地體會自然之美。
內容:
  台灣水鹿屬於鹿科動物,別名為四目鹿,台灣特有亞種。眼下具有明顯的眼下腺,在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眼下腺的分泌物常結成硬塊,用來磨擦於生活領域的樹上做記號。台灣的水鹿是台灣原產最大型的草食動物,主要攝食有玉山箭竹、高山芒、紅毛杜鵑等嫩葉。從海拔300m的亞熱帶闊葉林至3,500m以上冷溫帶針葉林都有分布,尤其是中高海拔的針闊葉混淆林,目前分布數量較多如台東向陽地區(嘉明湖)、花蓮大分山區,以及花蓮奇萊之磐石山區等地區。幾乎整年可以生殖,懷孕期約9個月,大致每年6~8月,發情交配,發情周期7天;次年2~4月生產,每一胎1頭,少有雙生。常成5頭以下的小群,繁殖期可見雌雄成對同行,若非繁殖期雄鹿多半單獨活動。清晨是水鹿一日活動的巔峰,傍晚為另外一次較弱的活動期。台灣水鹿的生長可用四季來區分:春季開始雄鹿會長鹿茸,一歲時不分枝,二歲後始分枝,每一支鹿角最後形成3尖2叉;鹿角每年硬化後會脫落重新長出,分成茸角期與硬角期,這時的水鹿很害羞,因為鹿茸脆弱,若不小心弄斷鹿角,就會很難在生態中生存,也會變得很沒自信。夏季開始將成熟硬化的鹿茸的茸皮磨掉,而體色較淡為黃褐色,臀部與尾部腹面為白色,最重要的此季節也是交配季節,公鹿會佔領水池,並在水池中打滾,散發自己的味道,來吸引母鹿。秋季開始活動最為平繁,常常有打架卡角的現象。冬季公水鹿的鹿角會脫落,體色為黑褐色,頭部、耳朵為黃褐色,水鹿會離開高海拔的山區,轉到低海拔森林去覓食過冬,等待春天的來臨,誕生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