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深化通識能力專題演講
名稱:談葛麗果聖歌到巴洛克的複音音樂
日期:2015-03-03
時間:15:30~17:00
地點:J221
主講人:呂威儀教授
內容:
日期:104年3月3日
時間:15:30~17:00
地點:J221
一、目的:藉此演講讓同學了解古典音樂,何謂葛麗果聖歌及巴洛克之複音。提升同學音樂知識及素養。
二、主講者介紹:呂威儀教授
三、內容:
  1.葛麗果聖歌:此名稱來自拉丁文,因教宗葛麗果一世而聞名,也稱為素歌或平歌,其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在於他是天主教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在記譜法的研究,音樂理論,副音音樂的興起與發展都與其有關,即使到了現代以調式音樂以葛麗果聖歌作為基礎,以其旋律作為主題動機。葛麗果聖歌的結構是種忠實表達經文的歌曲,純粹為宗教禮儀而做,屬於單音音樂,調式音樂沒有樂器伴奏,也沒有小節線與拍子記號,全是自由節拍,歌詞只限用拉丁文,其調式理論、形成基礎與中世紀的宗教藝術的表現有極密切的關係,在實際的應用上,是天主教的禮儀歌曲。
  2.巴洛克樂派:「巴洛克」此詞來自於葡萄牙文,意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原應用在十七世紀的建築與美術上,之後也泛指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中之音樂發展。其音樂利用很多裝飾性方式,呈現出華麗的曲風,視速度與音量的對比性(譬如沒有漸強與漸弱的演奏方式);在創作方式上,「數字低音」的運用是巴洛克音樂的特色,用來輔助聲部的進行。巴洛克重要音樂家包含初期的蒙台威爾第、中期的韋瓦第、以及晚期的巴哈、韓德爾等人。巴洛克樂派也是歐洲從中世紀以來,首次跨越時代、地區、以及作曲家的差異,開始在音樂上有共同的形式,因此,可說是西方音樂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簡單來說,可分兩類,一種就是和宗教有關的音樂,多半以人聲的聲樂合唱為主;另一種就是在巴洛克開始流行的各種器樂演奏曲,例如協奏曲、組曲等音樂的內容與宗教的目的無關,故也被稱為俗樂。



主辦單位:通識教育中心、卓越教學與品質保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