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專題演講
名稱:103-2管理學院
日期:2015-04-07
時間:18:00-21:00
地點:B101
主講人:寶島眼鏡集團人資長周克倫先生
內容:
一、目的:
為了培育具有實作力及就業力之優質專業人才,使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產業能無縫接軌,以提升學生就業力,引進業界具豐富實務經驗之人士為師資對象,參與教學並豐富教學內容,以協同教學計畫預期達到培育產業所需之人才、提升教師實務應用能力及發掘產學合作機會等三項預期效益,並達成強化產學實務連結與培育優質專業人才之目的。

二、主講者介紹:
本次邀請之業界老師是寶島眼鏡集團人資長周克倫先生,具20年以上實務經驗,畢業於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專長領域為企業管理、產業分析、流通連鎖業管理、連鎖總部管理 、門市經營指導、行銷相關領域,並於國內多所大學教授視光產業、產業經營管理等科目,係擅長客訴處理及門市溝通的產業精英。

三、內容:
本次講授之科目內容「組織發展與企業經營規劃 -以寶島眼鏡發展為例」,從經營管理基本模組(人員、產品、服務)中,分享了該集團以『人』為導向建立連鎖經營之企業文化,將員工視為最大資產,運用連鎖經營模式而達成共享共榮進而成為世界最大華人眼鏡連鎖集團的歷程,年營業額高達40億台幣的台灣寶島眼鏡集團,做到了品質、技術、服務與滿意保證之顧客滿意核心價值,而「滿意保證」更為業界所獨創,所以能在利潤豐厚、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屹立不搖地持續成長。

演講一開始,主講人即以「全球百大連鎖加盟業成功關鍵要素」剖析了企業擠身百大品牌共通的特色,如:具有強而有利的品牌辨識度、良好的營運模式、全面的訓練和持續性的支援以及良好的適應力及創新力,在在都與其將人員、產品、服務經營管理基本模組相結合,發揮加乘的效果,讓學者有醍醐灌頂之感,而受到很大啟發;而在「國際機構評估企業投資價值的重點」中,又結合了前述之成功關鍵要素,將鐵的團隊、團隊中之行銷人才、天才型人物、創造價值、現金流量、鎖定市場、董事會功能、獨特產品、熱忱與信念,列為具投資價值之企業,理論與實務相為結合。

當然領導人是企業組織非常重要的核心,領導成敗的好壞,亦攸關於組織生存與發展重要之關鍵,而經營管理的關鍵在掌握人性,不論經營或服務都是面對人的工作,因此必須了解人。在「領導人的經營智慧」中,主講人舉了三商行創辦人翁肇喜之「同行不是冤家,異業可以為師」、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之「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業」、統一超商前總經理徐重仁之「店長是門市的靈魂人物必須方便顧客的不方便」、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之「有多少店長開多少店」、天仁天福茗茶副總裁李勝治之「要為成功找方法,不要為失敗找理由」等,這些經營上的哲言雋語,將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結合其特色,用簡短的文字敘明,字字珠璣,言簡而意賅,很值得玩味而深慮再三。尤其所舉之「統一超商」與「優衣庫 (UNIQLO)」之實例,也讓我們感受到企業管理必須要不斷搜尋顧客的潛在需求、一定要聽顧客的聲音與讓全員成為經營者之概念,誠如柳井正所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人可教你,一定要自己努力,運氣是給有預先做準備的人。」。

人事管理必須先能安定人心,管事與理人必須要能相互結合而不脫軌,管事要做到作業合理化、作業標準化與作業制度化;而理人之工作,則又必須做好有效溝通、瞭解人性與有效激勵,方能創造一個良好工作環境。演講中,主講者透露了「理人」與「管事」能力養成之步驟,主管者的角色必須做到教導、觀察、糾正與心路歷程之分享,並從循序漸進、由小到大施予員工訓練,並從檢討學習能力、意願與投入度作觀察,如此才能有帶人與管事能力之成長。是以在領導的步驟與過程中,做好自我管理(如:情緒管理、面對壓力)、進而進入ㄧ對ㄧ領導(如:同理心、傾聽)、團隊領導(如:建立團隊、創造績效團隊),方能帶領好一個龐大之組織,優化組織的領導(如:創造願景、衝突管理、領導變革、創造組織文化、以身作則、信任人、尊重人與關懷人)。

產業與人相同,有其生命週期,主講者分享了該產業從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到衰退期所經歷之過程,如產業於萌芽期中屬新興市場,到成長期時則面對著需求增加、成長遽速與利潤增加之情況,當進入成熟期時,則將發生消費者多以購買同業紅海,競爭利潤減少之情況,而衰退期時,則該產業將面臨著銷售量減少與利潤劇減之窘境,對此產業週期之剖析,將有助於管理者,未雨綢繆而預作準備,有效預防產業之生存危機。

最後主講者,論述到領導團隊發展四大階段(形成期、風暴期、共識期、表現期),以及從「一對一教導,從導師邁向夥伴」之領導角色與需要技巧,這是很新且很實務之理論與操作,對學術涵養之增進與領導方法之革新,實有很大之裨益。誠如本校之「師徒導師之推動」,帶領導生進入專業領域的殿堂,建立師生間深厚的情誼,使學生人格發展與行為規範上收潛移默化之效,視學生為「心智的後裔」,珍愛如子,敬重如友作法一般。相信,從本次演講中與觀察呼應本校所推以「師徒制」專業訓練上獨特的作為,實能作為未來在組織行為實務上之應用更大之啟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