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深化通識能力專題演講
名稱:剪接萬花筒
日期:2016-06-15
時間:9:10~12:00
地點:A402-2教室
主講人:史筱筠導演,加州藝術學院實驗電影動畫碩士
內容:
一、目的:讓同學了解電影的製作包含導演、製片、燈光、攝影、服裝、化妝、道具、與剪接,也需要很多人員組合才能製作出來,剪接是其中一個部分。剪接是導演拍攝最原始的素材,看每一個鏡頭,可能看不出來其意義、在講說什麼的故事;但經過剪接編輯組合後,就會變成一個有意義且大家看得懂的故事。
二、主講者介紹:史筱筠導演,加州藝術學院實驗電影動畫碩士。其創作面向多樣,跨領域在平面,裝置,動畫與影像。
三、內容:
  剪接師的權利非常大,可把主角變配角,幫助導演創造鏡頭的意義。在平凡的影像裡創造不平凡的意義,當影片放在一個很恰當的位置,它就會有意義,否則就只是一段很平凡的影片。覺得戲劇張力不夠時,怎樣幫助導演,剪接一定要做到,剪接沒有什麼做不到,只要人家說,這一段不好看,就有責任想破頭也要想辦法幫導演把戲剪得好看。剪接師亦可說是影像魔術師,影像是單一的,每個鏡頭都需要剪接師編排組合,才能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故事。影像編排組合,只要鏡頭順序對調,意義就會不一樣。如何剪接能把導演的想法忠實地呈現出來,很多影像,看似非常簡單,但重點在於,在簡單的鏡頭裡是如何處理出來的。第一個想到的是創作者,後面的就是模仿者。我們要當創造者,而不是模仿者。
  剪接的技巧其實很簡單,最主要是在動作的連接。動作的連接有固定的技巧在內,最基本的動作連接,其實只要把握一個原則,譬如鏡頭要打耳光,你看見我要打對方的耳光,第一個鏡頭一定要讓觀眾看到我這邊的動作,動作要出來要讓觀眾看到,怎樣讓觀眾看到這個意圖,就是手要舉起來;下面一個鏡頭,就是連結那個動作,通常劇情片拍攝一定是有連接,動作都會重複,第二個鏡頭就從打耳光開始動,照著這種感覺去接,第二個鏡頭通常會跳較遠的鏡頭,或是跳另外一個方向的鏡頭去接同樣那個動作。總之,第一個鏡頭讓觀眾看到主角主要的意圖,第二個鏡頭就去完成它,用這種概念去接,動作就會很順暢。

主辦單位:通識教育中心、卓越教學與品質保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