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深化通識能力專題演講
名稱:東亞儒家教育哲學及其21世紀的新啟示
日期:2016-10-26
時間:10:10~12:00
地點:M205教室
主講人:黃俊傑/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內容:
在東亞儒家教育哲學中,「教育」是一種內省的自得之學,是一種「為己之學」。儒家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激發「自我主體性的覺醒」。東亞儒家教育哲學建立在其人性論的基礎之上:認為人「心」具有價值判斷能力,人的「心」是價值意識的創發者,所以,教育可以轉化並提昇學習者的生命。儒家教育哲學的人性論基礎,涉及兩個理論問題:(1)「心」與「理」之關係,以及(2)「知」與「行」之關係。儒家的教育方法特重「心的淬煉」,並強調「心的淬煉」必須在具體情境中經歷考驗,才能「下學而上達」;儒家教學也重視近師長,並因材施教。本文並參考中、日、韓等地的傳統儒家書院學規,論述儒家教育理念在書院的落實。
  儒家教育哲學對21世紀的教育具有兩項啟示。第一種啟示是強調教育過程中師長的重要性。第二種啟示是提示教育應將「出乎其外」與「入乎其內」兩種教育方法融於一爐而冶之。在「出乎其外」(etic approach)的教育方法中,學習者是觀察者,教育易流於知識的客觀化、數量化、標準化、商品化。在「入乎其內」(emic approach)的教育方法裡,學習者是參與者,著重知識的內隱化與「轉識成智」。展望21世紀,唯有融貫「出乎其外」與「入乎其內」的教育方式,才能透過「自我的轉化」擴而充之,達到「世界的轉化」。
  最後勉勵說明學習的關鍵不在「修學多少學分」,而在「跟誰學?」「學到什麼?」「為什麼學?」學習的目標不在SOP的操作或技術移轉。所學必須「入心」,轉化自我的生命,「轉識成智」深思「自我」與「他者」(師長、父母、同學)之有機互動關係。以「愛」為基礎,體知「自他換」之重要性,以《聖經‧哥林多前書》第13章為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