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卓伯源全球在地化系列講座
名稱:反全球化現勢與臺灣
日期:2017-05-03
時間:10:10~12:00
地點:餐旅大樓M205演講廳
主講人:大葉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彰化縣第十五、十六屆縣長)
內容:
  反全球化浪潮出現(一)排外主義:在全球化浪潮的過程,地區為了維護本土社會利益而實行文化及人口保護,防止外來事物可能衝擊或侵蝕本土社會利益。(二)極端主義:為掌握議題控制權,運用意識形態操作族群與階級。(三)保護主義:為保護本國產業,對於外來商品克以較高的關稅,提升進口商品價格,提升本國商品的競爭力。近年由於各式經濟合作協議的簽訂,轉向非關稅措施來推行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措施靈活、隱蔽、限制性強,世界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受到各種非關稅限制。
  反對移民浪潮,伊斯蘭國利用難民潮潛入歐洲發動攻擊。梅克爾堅持德國會繼續維持難民開放政策。不過,當局也注意到伊斯蘭國(ISIS)恐怖分子利用難民潮混入歐洲。西方人文精神,梅克爾接納難民外界評估德國願意接納這些難民,一方面是為了二戰納粹暴行贖罪外,商界的考量是想補足技術勞工的缺口。德國當局不害怕湧入當地的難民潮,反而想辦法幫他們找工作,好融入德國社會。結果2016年德國選舉梅克爾領導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得票率全都下降,但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卻獲得戲劇性的大躍進。
  反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國紛爭不僅在國家戰略、經濟發展等領域,文化紛爭亦是在反全球化浪潮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各個文化發展皆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即使在文化碰撞學習當中,各個文化皆能彼此學習,形塑出自我特色,如何達到文明互鑒彼此尊重,是我們所當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