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學觀摩
名稱:中英翻譯專題二
日期:2012-05-02 ( 101.05.02 )
時間:13:20~15:10
地點:J308
主講人:任世雍老師
內容:
任老師將今天的主題分成七個部份:
1.英文的音類似中文:像是70 = chese, 80= bus, 三塊肉餵你馬吃 =thank you very much,奶死= nice, 媽死=mouth,我死=was 等等。
2.英文就是中文:由於中國勢力抬頭,不少中文流行與也開始出現在英文當中。像是ungelivable不給力、fenqing憤青=憤怒的青年、guongun光棍、 runningdog走狗等等。
3.字彙:此部份即是從字彙著手,很多字彙會因著不同的文章脈絡改變其字義。任老師舉了一些名著的例子,從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中,moonshine就不只有月光這個字義,而有3種不同的意思。另外在莎士比亞的劇作中,oily並不是 字面上「油膩」的意思,而有「淫蕩」的涵義存在。
4.片語、習語、口語:任老師提到,英文文章中最讓人困擾的就是口語的文字了,因為通常和字面上的意思不相干。像是咆嘯山莊裡頭的over head and ears,意旨某個人「陷入愛河」。阿甘正傳中的switch up the railroad tracks即是「不遠處」之義。
5.文化: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風俗民情,因此雖然意思相近,使用的字句全然不同,因此若單就字面上看,不考慮文化時,就容易誤解它真正的意義。pumpkin eater 出現在美國的歌謠當中,如解釋成「吃南瓜的人」就完全無意義了,以當時的文化背景來看,要敘述的是一位「養不起太太的丈夫」。而小說姊姊的守護者裡,有一句devil’s Faustian bargain,也是引經據典,意思是小說中的媽媽願意犧牲一切來換取女兒的健康,就如同浮士德願意用一切來和魔鬼來交換條件。
6.諺語、成語:任老師在這裡提到日文、英文和中文的用法,以比較不同之處。中文常說「對牛彈琴」,相同的意思在日文就變成「對馬念佛」、「對狗講論語」,而英文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就變成丟珍珠給豬了。一貧如洗在英文的用法則是as poor as a church’s mouse。
7.句構:任老師給了兩句很長的句子,給大家一些時間去找句子的主動詞。由於句子很長,所以要找出主動詞不容易,老師說如果能正確找出句子的主動詞,就代表英文的閱讀功力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