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深化通識能力專題演講
名稱:易經學理在民俗中的應用
日期:2012-10-08 ( 101年10月8日 )
時間:13:20-15:10
地點:D007教室
主講人:國際道家學術基金會暨第十三屆薪傳獎易學研究得主 李亨利董事長
內容:
講者說明「古書今用,死書活用」的道理,古老的文獻不應將其束之高閣,看《易經》中「變與不變」的生活智慧和「明象位,立德業」的精神,可讓學習者在現今詭譎多變的社會中善加運用自身優點,巧妙轉化缺點,以及開創出不同局面。
  1、《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陰陽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做人家不要做的事,你就有機會成功、知其所以然:學生該有的本分、《易經》為中國重要的經典之一,其影響中國多數民俗活動:乾卦、補冬。有句俗語:「補冬若有補卡好補藥吃歸冬」、宇宙萬物中必是以一正一反存在著,最實際之例:有白天也有夜晚、有陽(男)也有陰(女)。
  2、在《易經》的象數或義理中作學問,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
  3、要找民俗的內容-可從易經八卦,就是宇宙間的八大元素,為離、坤、兌、乾、坎、艮、震、巽!由伏羲的觀察而來(地理、外物),是所謂的中原八大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都是根據陽曆所定,立春為 2 月 4 日左右,立夏為 5 月 6 日左右,立秋為8月8日左右,立冬為 11 月 7 日左右。